智能電網核心技術該如何發展
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、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利用、安全發展核電已成為能源革命的“三駕馬車”。其中,突破清潔能源大規模并網及高效利用、新能源發電調度運行與智能控制、大容量海上風電并網等關鍵技術,大幅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,亟需一張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智能電網。
在11月15日“2016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-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論壇”上,與會專家圍繞“智能電網助推能源革命”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。在論壇上,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強調,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轉變模式,不解決送出問題,將直接影響裝機容量,最后導致電量無法消納;工信部黨組成員、辦公廳主任莫瑋則指出,智能電網匯集了電力、電子、裝備、信息等領域的高新技術,加快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、節能減排的客觀需求。
重點突破大規模并網消納技術
數據顯示,我國沿海12個省市電力消費量占全國比重均在50%左右,而我國76%的煤炭資源、約67%的可開發水電資源、90%的陸地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省區市,能源資源和用電需求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對遠距離、低損耗智能電網提出迫切要求;與此同時,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、長江經濟帶、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加速,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大量承接產業轉移,需要智能電網同步規劃和配套建設。
“近年來,全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不斷增長,而我國增速最快,已經成為風電和光電裝機容量最大國家,這些可再生能源要依靠智能電網來消納,降低能耗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,提高清潔水平,迫切需要加快智能電網發展。”莫瑋分析稱。
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秘書長謝明亮給出了一組詳實的數據:2015年風電、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雙創新高,風電裝機容量連續4年世界第一,光伏裝機容量首次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,在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發展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成為新能源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;截至2016年6月底,風電并網容量達到1.37億千瓦,太陽能發電并網容量達到6304萬千瓦。“預計到2020年中國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2.1億千瓦,太陽能發電并網容量將達到1.1億千瓦。”謝明亮說。
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,伴隨而來的是并網和消納問題。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建明認為,“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棄風、棄光,所以電網怎么樣消納可再生能源,這個能力急需要提升,還有分布式發展模式需要完善。”
“在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技術方面,和國際水平進行比較,多能源協調方面我國屬于領先水平,其他相關的4項技術屬于并跑水平。”劉建明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消納技術主要從四方面發力,一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的電力系統規劃與穩定性理論,作為基礎前瞻;二是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直流匯集與聯網技術,是屬于重大共性關鍵技術;三是規模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及裝備;四是適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協調調度與控制。